“稳健中不失风趣。”“有当网络主播的潜力。”“每次课真是干货满满。”“超级有趣,从来不缺席。”“王教授学问之深,为人之智慧,无不令我钦佩、折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留下一段又一段的真诚点赞。严谨扎实的专业水平、生动幽默的教学风格,使人文学院王益教授深受学生们喜爱。
“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同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这是王益对新时代人文科学教育的理解。一直以来,他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为学生们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文化实践机会。同时,他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活动,为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学无止境的乐天派
“王益虽瘦,心肥天下,真诚待人,无事可怕。”王益的QQ签名亦如他追求的学术境界,既有文人的自在潇洒,也有科研者的执着从容。长期致力于文艺美学、生态环境美学、禅宗美学与诗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他的成果不仅丰富了相关学术领域,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用王益自己的话来说,知识是沉浸在生活中的。无论出版专著,还是编写教材、撰写论文,都只是他梳理知识的一种方式,而知识的探索、学习永无止境。
2020年疫情期间,网课的互动性差、枯燥乏味曾被许多老师视为难题,而王益所讲授的《汉语中级综合》《美学》《书法技能训练》等线上课程却被学生们评价为“超有趣”。因为他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趁着线上课程,倒逼自己学习一些新技术,开发一些新技能。王益决心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制胜网课,同时为今后线下课堂储备更多的学习资源。看似轻描淡写的背后,却是王益废寝忘食的付出。从清晨到深夜辗转于电脑、手机、教材之间,他直言简直是给自己挖了个“坑”!堆砌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王益硬生生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集“导演、演员、播音员、解说员、主持人、录音师、剪辑师”等多角色融合的“全能”型教师。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从最初的繁琐疲累到渐入佳境,从常规的课件到精彩的音视频,来自学生的肯定将所有苦涩转化为欣慰,看着学生们不断进步成长,王益也在忙累的线上课程中体验到自我成长的快乐。
除了是网红“主播”,王益还是“跨界新人王”。原本从事美学、写作、书法教学的他,仍不断从事着其他方向的教学,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西文化比较》《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史》《文化考察》《文化调查与影像创作》《文化创意学》《文化项目策划》《文化产业调查》等等。王益很享受这份“跨界”,因为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深化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认识和理解。沉浸于其中,王益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将美学、文学、艺术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结合起来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问题。学得越深入越能体现着一个人的学术底蕴,而底蕴越深,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只要你在乎责任与细节,专注于生命的一心一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王益的从容来源于他认真的态度和学无止境的坚毅,要想比别人做得好,就得比别人付出得多。因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从书本到田野的探索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知识传授型”,老师按照教材、课件把一个个知识点讲给学生听,然后再通过一些题目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运用。“同学们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过不了多久又忘掉了。”这是许多老师都遇到过的难题。经过多年来的教学研究,王益探索出自己的教学理念:“情理交融、美乐相生;师生共应,教学相长”。这是一种朝着审美化教学方向行进的教学方式,点拨莘莘学子从万卷丹青中品味书香,在千载烟尘中领悟人生。
在具体教学中,实践教学“在地体验”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王益的文化实践课程一直是选课中的爆款。文化遗址、博物馆、艺术馆,校园、城镇、乡村……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和体验不同的文化现象。如“文化调查与影像创作”课程,王益引导学生通过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资料,运用影像技术将这些资料转化为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影像作品;“文化产业调查”课程,他组织学生前往文化企业、产业园区等实地考察,了解文化产业的运营模式和成功经验。通过这些社会实践与文化调查,使学生们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
此外,王益还邀请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讲座和辅导,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他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创业项目,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宜宾、自贡等地的文旅类创新项目,通过文化项目创意、文献资料搜集、田野调查、策划方案撰写、文稿、书稿编撰等方面的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热爱生活的文化传新者
说起自己的兴趣爱好,王益用“兴之所至,乐而不疲”来形容。阅读、书法、拍摄、体育、文化公益、审美旅游、刷抖音、小红书、视频号……正如他对自己的形容:“我是一个70后的人,有着80后的长相,90后的思维,00后的心态。”
新晋视频博主是王益近期新增的名片,“人文较瘦的自在时光”抖音短视频时不时就在川轻化朋友圈火上一把。他喜欢拍校园、拍学生,喜欢在身边的人和事中寻找、传播生活的美。谁说严谨治学就得刻板老套?又“潮”又有趣的全新的人设使王益和学生之间的相处更加融洽。同时,通过拍摄短视频,王益也进一步了解了当下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他认为只有真正贴近学生,才能在教学中产生共鸣。
读书分享、书法公益课堂是王益热衷的业余生活,他曾多次前往社区举办美育公益讲座和书法公益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美育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中,他分享自己对阅读、文化和教育的理解、感悟,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为社区居民提供书法培训和指导,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坚守“一线”的启梦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王益十分赞同这句话,他认为,老师的人格魅力和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师者风骨,山高水长”,这份感召力会使价值观的传承变得更加水到渠成。从教二十七年,王益在课堂上传递着做人做事的道理,课后也与学生们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他认为,大学之本在于精神的塑造,教师首要的是教育引导学生胸怀家国、胸怀天下,做心胸开阔、志向远大之人。要去追求生命的宽度,这才是一种更大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
谈起00后学生,他笑言“孩子们是来‘整顿职场’的。”00后的学生不喜欢听老师讲大道理,不喜欢弯弯绕绕的条条框框,不喜欢繁文缛节的“礼数”,主打的就是一个干脆、直接、真实。在王益看来,00后的学生极具个性,他们虽然有时内心封闭,但更多时候他们正直、正气、正义,身上充满着不拘一格的大胆创新精神。
面对00后学生的特质,王益认为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再也不能用照本宣科的老方法。作为老师要将自己代入学生视角,激发学生兴趣,再延伸知识点内容;同时还要利用新科技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兴趣所在。
从最初求学道路上对才情卓越师长的艳羡,到身为人师后深刻体会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漫漫二十七载,涓涓细流终汇成波澜壮阔的精彩。面对荣获学校第三届卓越教学奖,王益感到欣慰而惶恐。他坦言,这份荣誉既是对他过往教学生涯的鼓励,同时也是对他今后工作的鞭策。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意味着自己今后要在教学上继续追求卓越,为学生们带去更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也给同行做出更好的表率。
“奔跑的姿态最美,因为离理想最近。”在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王益将永葆热忱,奋力前行。
编辑:杨雪萍 复核:罗敏
康珺 5小时前 389
党委宣传部 邓丹 5小时前 315
郑凤琼 李诗欣 8小时前 315
康珺 1天前 941
苏珊 3天前 2710
校团委 宿知涵 3天前 1453
人才办 童凯 3天前 1664
招生就业处 8天前 1757
党委宣传部 康珺 10天前 1502
江南平台app体育 11天前 1409